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新势力汽车倒闭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势力汽车倒闭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啥都说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倒闭年?
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吧。
首先是政策,这两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一直在下降,今年出台的新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补贴,这也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蔚来涨价***主要原因。涨价情况实际上并不存在,售价不变而是国家补贴变少了,消费者的支出自然就增加了。钱多花了,消费者肯定会重新审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,一对比5年用车成本就发现,花这钱买辆ES8还不如购买一辆Q5或XC60这样的成熟车型,后者还更有面子,自然而然就放弃了新能源车。
而另一方面则是车企本身,这些年骗补贴的车企太多了,都是瞄准国家补贴政策,蓄意提高售价骗取补贴,最终导致消费者根本得不到实惠,车子没做好就匆匆忙忙上市骗补贴,各种乱象称出不穷!心不正,事情就做不好,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车没几个是稳定的,蔚来ES8路上抛锚的事情屡见不鲜。威马、小鹏等互联网造车都是玩资本的,哪有什么心思造车啊,他们对车的概念恐怕还停留在李书福90年代的认识一样:车子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嘛!呵呵。
综上所述,政策慢慢退出肯定会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企业,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回归发展正规!
蔚来裁员减负,理想轿车夭折,何小鹏喝酒解压,新势力能熬过去吗?
国产新能源汽车,依靠国补度日子。不思进取,多年未见新技术新发展。没有国补,没有真实的行程,没有自主发展自驾,没有后期自主科技的发展规划。一切会归零,死翘翘的节奏。
我认为「能」虽然说我挺新势力造车,但是对他们的产品还是不太放心,其实他们也没底,从那看出来呢,就从他们的售后政策就能明白,他们对自己车的质量多没㡳,他们的售后保修说的很吸引人,可是他们都设有限制,什么不允许做营运车辆,不是允许做为比赛车、实验车,虽然我明白这些行业都对车不好,但是也证明了你们对自己造的车多没信心、消费者花钱买了车却不能充分利用,怎么用自己说了还不算,用作比赛,做实验不保修可以理解可是用作营运也不在保修行列无法理解。都说你划个道我们走,可也太窄了你卖车只卖给有钱人做为第二辆代步车,可是真正的有钱人都买特斯拉了,
感谢邀请,欢迎关注《前卫汽车官》
写在前面:
新能源目前靠政策支撑,真正的买卖应该是用市场来投票的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,主要在大城市用户多,中小城市没人会花费三四十万甚至五十万来给造车新势力买单。
所以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,除非配套的充电桩在高速普及、在小区普及,在三四五线城市能够普及,用户才会多起来。可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,造车新势力的资金能够烧这么久么,背后的金主愿意烧这么久么。
理想终究回归现实,酒杯碰在一起的时候,都是梦碎的声音。
回归正题,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超过200家,累计获得的投资超过1500亿。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、小鹏、威马这三家交付超过1万台。各家的车型都已经发布了好几款。造车很烧钱,比你想象的要烧钱的多。作为汽车厂家的从业人员深知这一点。一款车从设计-打样-试制-小批量产-准量产-量产,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系列动作,过程中测试报废的车辆保守估计是100台,很烧钱。 造车新势力的技术积累、研发投入烧钱快,形成的专利形成收益是隐性的或者回报慢。汽车是重资产行业,关键是生产的东西需要市场认可。所以很难,造一台好车真的好难。
东风裕隆申请破产重整,谁是纳智捷接盘侠?
难找接盘侠·裕隆纳智捷没有品牌价值
近期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发布招商公告,该公司已经进入破产重组的阶段。
谁会接盘东风裕隆?
裕隆纳智捷的破产不足为奇,可以说这是早在预料之中的结果,现在最有意思的问题是谁会接盘东风裕隆;这家合资公司是由东风集团出资50%,裕隆大陆出资50%,所以纳智捷是标准的合资品牌。然而这与一般的合资车又有不同,参考一汽大众、上汽通用、广汽丰田等合资品牌,这些合资企业用的是外国品牌,现在叫做“洋品牌”;其迎合的是一些喜欢洋品牌的消费者,是有些品牌价值的,而裕隆集团是台湾省的企业,现在的角色比较尴尬。
台湾回来之前的湾仔品牌没有什么高端印象的,因为台湾的汽车工业基础很薄弱,重工业基础也比较薄弱;裕隆旗下的多个汽车品牌说白了就是“日系贴牌车”,其工厂也像是日系车的代工厂,台湾汽车企业和其用户一样、都比较亲日。这就注定了造不出什么好玩意,因为日系车企与其供应链的特点就是***话远比真话多,***是一流的;所以水平更低的纳智捷的车出了台湾省到哪都会“水土不服”,真想要低端代步车也就去选择日系车了,反之则是选择高标准的其他国产车或欧美合资车。
最终纳智捷成了一个谁也看不好甚至谁也看不起的品牌,单纯就品牌价值而言,裕隆纳智捷没有价值了,尤其是现阶段里。
裕隆纳智捷的最终价值是什么呢?
也许是“牌照资质”吧,东风裕隆公司具备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、专有技术、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、商标等资产,重点是不仅有燃油车生产资质,同时还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。剩下的额时具备年产能12万台的工厂和设备等不动产,这也许还算是个“残值”吧。
曾经有些新势力汽车品牌是没有生产资质的,想造车就只能选择其他车企代工,或者是收购一些工厂和品牌;比如理想收购力帆和现代汽车某工厂,宝能收购观致和DS等,只不过现在的新能源牌照的申请不是那么难了,所以裕隆纳智捷还有多高的价值也是不得而知的。
综上所述,东风裕隆的破产重组会有怎样的结果只能继续观望,东风汽车真的是“踩了很多坑”,比如东风悦达起亚、东风日产、东风雷诺、东风本田、神龙汽车等,现在正在“甩卖”的是悦达起亚25%的股权,神龙汽车的标致雪铁龙也在讨论股比调整,这两个冷门品牌都没有什么前景了。雷诺已经退场,日产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,没有了雷诺的日产怕也是走不长久了,因为雷诺本就是在日产破产边缘拉了它一把;本田汽车的发动机质量问题突出,日系汽车的销量似乎都在下滑。
“二汽”真实比较艰难,能选择的都是些选剩下的外国品牌了;所以东风的下一步战略规划是强大自主品牌,那么裕隆纳智捷的人设就更显尴尬了,这个汽车品牌很“鸡肋”。
编辑:天和Auto-汽车科学岛
天和MCN发布,保留版权保护权利
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
投资200亿美元的戴森为什么放弃造车了?
提到戴森,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个印象就是贵如奢侈品的家用电器。虽说,高颜值、质量好、充满设计感的戴森产品获得无数的产品设计大奖,但真要咱们普通老百姓自掏腰包的时候,心里还是要颤抖那么一下吧。
来看看这与同类产品居高临下的高昂价格,吹风机软妹币3000+、吸尘器5000+、空气净化风扇6000+……是的,精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很令人羡慕,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。毕竟,戴森的产品确实能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,家用电器这类一次性投资,选择品质好的当然无可厚非。
作为家用电器的领军行业,财大气粗是肯定的。接着,自认为前沿科技产业的戴森,顺其自然的也想来汽车圈分一杯羹。不过,在投资了200亿美元后,这个项目却戛然而止。那么,如此傲娇任性的戴森为什么在投产前夕就放弃了自己的造车梦呢?
电池技术未达到预期的效果
虽然詹姆斯戴森老爷子声称在500多名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,已经突破了固态电池的技术壁垒,但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实际的产品出现。何况,众多车圈大佬们多年前就已经宣布自己的新型电池已处于试验阶段,但却都迟迟没有进行批量生产。
众所周知,戴森最大的特色就是创新,无论什么类型的产品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但是,要在汽车行业做到这一点可不那么容易。以行业标杆特斯拉Model X的电池为例,里程最多也就是575km。至少在目前来看,戴森在这一点上是没办法突破的。再加上众多的传统车企,戴森想要脱颖而出,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。
最大的问题应该都出在了高容量电池的稳定性与过高的生产成本上,我相信戴森这次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。
市场竞争过于激烈
我们***设戴森拥有了业界领先的技术优势,将市场上所有车企都甩开。但在近几年,其他实力和资金都很雄厚的大厂也都没闲着,大众单单在电动车型的研发方面就投资了500亿欧元。而丰田紧随其后,也在同一领域注入了大量资金。这么看来,戴森200亿美元的研发制造投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。
不仅如此,电动车产业的研发成本异常之高,众多濒临倒闭边缘的造车新势力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。入不敷出的案例比比皆是,戴森又如何能保证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研发与制造成本呢?造车不似造家用电器简单,毕竟成本高上天。与大众甚至特斯拉那样的新兴势力比起来,追赶已经异常艰难,更别说超越了。
目前的电动车产业,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。有了众多新势力的前车之鉴,戴森及时止损也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结语:
詹姆斯戴森宣布放弃造车梦时,其实已经进入了量产前的最后阶段,技术人员与生产场地都已经做好准备,且还得到新加坡***的支持。突然将整个项目终止,喜欢挑战的老爷子,如果不是疯子,那他一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国内,由腾讯和百度共同控股的蔚来汽车,相比去年上市时的顶峰估值已经缩水了86%。国外,与戴森类似的科技巨头苹果,早在2015年时,他们也遇到如何调配公司原来开发ios系统的软件工程师转而去开发汽车的问题。最后不得已,2017年,苹果也放弃了造车。
他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,相信对戴森来说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。这样残酷的大环境下,戴森再继续坚持下去反而会越陷越深。倒不如像詹姆斯戴森本人所说的,还是将重点投入放在自己擅长的科技和电池技术上。
这就好比打仗,回头看看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,战线拉的越长困难越多,后方补给就越难跟上,当然也越容易失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势力汽车倒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新势力汽车倒闭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